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论文(人教新课标综和专题)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就是说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谓思维能力就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基本方法去形成概念并进行推理和判断。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是学习者内在“激素”;兴趣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一定意义上说,兴趣是人发展某种智力的契机,是学生探索、发现自己智慧的钥匙。那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除了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教学方法得当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 

2、培养学生的思维情趣。 

情趣,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关,与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关,与学生所处的环境有关。激发数学思维情趣,就要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认识探究未知,获得探究、发现、成功的乐趣。所谓“未知”有两种情况:一是确实不理解,不懂;二是应该理解的却因为不关注不探究而未知。这两种情况,研究后者,更具“柳暗花明”的情趣。 

    3、创造学生乐于思维的条件。 

    适当分段,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例如,两步计算解答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觉困难的,主要困难在于找不准中间问题,因此,在学习一步计算应用题时有意识地为此做准备:补条件、提问题,使学生们熟悉、感知并熟练掌握有联系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使他们知道三量之间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这样再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时学生就能够比较顺利地根据两个已知条件找准一个未知条件(中间问题)。即使碰到数量关系复杂的问题也会积极的分析思维。 

    4、鼓励学生独立思维。 

    小学生受经验思维的影响,思维容易雷同,缺乏探索精神。因而要多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例如,思考:“一个数除以17商3余5。如果这个数除以16,应商几余几?”大部分学生的解题思路是像验算那样算出被除数,再除以16看商几余几。这样计算比较繁琐。但也有一些聪明的学生已根据等分除推理出:平均分成17份,每份是3,余5。如果平均分成16份呢,无非就是少分了一份,直接把这一份的数放到余数里就行了。所以商还是3,余数是5+3=8。对这种同学应该赞扬与肯定,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要使学生思维活跃,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点拨、解疑,使学生变学为思。当然,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只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有所成效。

 
相关链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