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周长(西师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内容】 西南师大版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86-87页的例1、例2、例3,以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事物或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物体表面及图形的周长,会用测量的方法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建立周长的概念,认识周长的意义。 【教学难点】 对周长意义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软尺、米尺。 学具:纸杯、长方形纸片、直尺、软尺、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激趣:孩子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乌龟和兔子第一次赛跑是谁得了第一啊?那我们来看看两只兔子赛跑,(出示情境图)谁会得第一呢?(让学生猜测)我们来看看比赛现场。 2、课件演示:两只兔子赛跑。(一只在内圈跑,一只在外圈跑) 提问:为什么不公平?(生答) 师:这都是由于周长的不同引起的。 3、揭示课题:认识周长。(板书:认识周长) 二、操作实践,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图形周长。(教学例1) (1)视觉感知手绢的周长。 出示一张白手绢,让学生观察,再出示一张镶有花边的手绢,让学生比较,那张更漂亮?为什么? 那我们给第一张手绢也镶上花边,你知道应该在什么地方镶吗?指名学生上讲台前用手指一指。 学生操作口答后,教师用课件闪现手绢的边线,并指出:花边就镶在这些地方,围手绢一周的长度是手绢的周长。(板书)(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手绢的周长) (2)视觉感知树桩面的周长 出示“树桩图”让学生观察,从中获取信息。 提问: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什么?图中这两位同学在干什么?(测量树桩面周长) 你知道树桩面周长指的是什么地方的长吗?(指名学生上讲台前用手指一指实物) 学生操作、口答后,教师用课件闪现树桩面的边线(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树桩面的周长),并指出树桩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树桩面的周长。(板书:树桩面) (3)出示树叶,指出树叶的周长。 (4)你能从我们身边找一个例子说说什么是周长吗?下面请你们同桌合作找一找,并且指一指它的周长。(指导:课桌面的周长、课本封面的周长、窗框的周长、文具盒表面的周长、黑板面的周长、屏幕周长等) (5)指出篮球场的周长。(课件演示) 2、摸一摸,说一说,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学例2) (1) 摸课本封面的周长。 刚才摸了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你们能摸摸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强调:封面)它的周长是哪一部分呢?大家能用手指在书上摸一摸它的周长吗?(同桌轮流摸) (2)指名学生上台摸。 问:你认为摸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摸的时候要注意从封面四周上一点出发沿着4条边围1周,又回到出发点就是这本书封面的周长。) (3)描周长。(88页练习十六第1题) 强调描的终点和起点都在同一个点上。 (4)概括周长的含义。 刚才你们摸的课本封面、手绢、树桩面它们的形状都不同,我们用两个字“图形”来概括它们,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可以总结出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呢?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周长的含义。(板书:图形) 引导学生找一找重点词语“一周”“长度”,加深对周长意义的理解。 (4)反馈:判断奖状框的周长。(课件演示) 强调描的终点和起点都在同一个点上。 4、动手测量,认识周长。(教学例3) (1)小组内讨论测量周长的方法(先交代规则,再出示大屏幕)。 出示长方形纸片、纸杯,先让学生指一指杯子下底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各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认识工具后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树桩面、杯子的下底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2)学生操作练习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杯子、长方形纸片、软尺、线、直尺等),测量出杯子下底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并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测量方法。 用软尺量; 先用线围,再用尺子量; 先量每边长,再加起来。 (3)优化方法。 量长方形用直尺直接量比较简单。 三、深化拓展 变魔术。(用铁丝围圆、桃心、小猫、蝴蝶) 用相同长度的铁丝围刚好一周的不同形状的图形周长都相等,让学生理解“守恒”原理。 四、总结 孩子们,今天的收获多吗? 再认识周长。 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教师强调“一周”的含义,并配合课件演示,让学生体会“一周”的内涵。 五、作业 练习十六第3题。 相关链接: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教学设计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