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和比例(教师中心专稿)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申晋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掌握 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 2、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会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3、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4、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或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5、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活泛比例的方法,会解答最基本的正比例、反比例应用题。 教学重点: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 第一课时 3.27 教学目标:在学习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比的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并能正确写出笔,直到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列式解答下面各题 我们班男生4人,女生12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倍?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 学生回答 提问:你还能说出两种量相除的事例。学生举例。 二、新授 (一)揭示比的意义 1、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 4÷12,可以说成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4比12。 2、女生是男生的几倍?12÷4,可以说成女生和男生的比是12比4。 强调谁和谁比。试着把同学们自己说的关系用比来表示。 3、总结: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二)、学习比的各部分名称 1、 12 : 4 前项 比号 后项 2、求比值 提问如何求比值?前项除以后项 (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1、分组讨论 2、交流汇报 三巩固练习 1、把下面各比用分数表示出来。 17∶8 4∶1 20∶10 2、满载抗洪救灾物资的货车3小时行270千米,汽车5小时行200千米,你能说出几个比吗? 四、作业 数学书59页1题 五、板书、 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6 ∶ 5 前项 比号 后项 第二课时 3.29 教学目标:学习比的性质并运用性质化简比。 教学重点:学习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比? 2、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二、新授 (一)、学习比的性质 出示:20∶5 8∶2 16∶4 4∶1 10∶2 25∶5 20∶4 5∶1 1、读出比来。 2、计算比值:你们发现了什么? 3、小组交流(1)这些比的前项和后项是怎么变化的? (2)总结比的性质 (二)、化简比 提问:你们说出几个比来?要求说得和别人的不一样。 有:小数比、分数比、百分数比、整数比 师:刚才打家举的例子,有的不是最简单的整数比,你能化简比吗? 1、 小组学习: 2、交流汇报:说说你是怎么化简的? 3、总结化简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5∶5 =3∶() 28∶12 = ( )∶3 1∶4= ( )∶8 12.5∶10= 5∶( ) 2、化简比 65 ∶40 75∶15 0.35∶1.26 4/5∶1/3 3、2:25化成后项是100 4、9.6:3X=8 四、作业 数学书60页5、6、8、9题 五、板书: 化简比 20∶35=4∶7 0.75∶0.5=3∶2 3.30 科任月考 3.31 语树英月考 第三课时 4.3 教学目标:复习比的意义和化简比。 教学重点:达到熟练化简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直接化简比 出示:10∶5 0.5∶0.1 2/3∶2/3 2、口算比值 75∶15 1000∶125 100∶4 2∶5 2/3∶2/3 1∶5 二、应用 1、满载救灾物资的货车3小时行270千米,汽车5小时行200千米,你能说出几个比来吗?并化简比、求出比值。 2、甲拖拉机3.5天耕地23.1公顷,乙拖拉机2.25天耕地1.7公顷。 写出甲、乙两台拖拉机耕地时间的最简单的整数比。 写出甲、乙俩台拖拉机工作效率的最简单的整数比。 3、求比值并化简比 18∶63 0.75∶0.25 9.9∶1.21 3.6∶4.8 第四课时 4.4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2.使学生能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将比改为除法算式 5/3 A/B X:9 31:X 2. 说出比值 3:900 3. 求未知项 4. 导入新课:刚才我们复习了有关比的知识,这些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什么联系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比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探索、学习新知识: 1、 学校要举行运动会,操场长80米,宽40米,你能按实际距离画在16厘米的正方形纸上吗?该怎么办? 2、在平面图上,可以用多长来表示实际的长和宽呢? 3、小组设计,看看长和宽都缩小了多少倍? 4、讨论什么叫比例尺? 这四个比的前项代表什么?(图上距离),后项代表什么?(实际距离),我们把这样的比,叫比例尺。 齐读: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化简后得到最简整数比。 比例尺怎样求:(看上述四个比例式得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5、理解比例的意义。 三 、巩固练习: (1).甲、乙两座城市相距120千米,在地图上量得两城市的距离是4厘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2).学校里修建运动场,在设计图上用25厘米长线段来表示操场的实际长度150米。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3).一张中国图,图上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40千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4).一张紧密图纸中,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毫米,求这幅精密图纸的比例尺? (观察精密零件如果要画在图纸上,怎么办?(放大)。那这幅精密图纸的比例尺会求吗? 上述四题分层练习,后讲评。 比较(3)、(4)两题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一般把缩小图的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而把放大图的比例尺写成后项是1的长。 比例尺有多少种表示方法?让生说一说 (常见的有:比的形式 分数的形式 线段形式)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六、板书: 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第五课时 4.5 教学目标:1、运用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比例尺? 2、求比例尺? 二、运用比例尺解决问题: 根据比例尺的关系式,求实际距离。 (1).出示例2 在比例尺是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上海到北京的距离是3.5厘米。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解答,同时抽一生板演) 解:设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 105000000厘米=1050千米。 3.5∶x=1∶3000000 x=1050 答: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1050千米。 (2)学习例3: 1、独立学习完成 2、交流汇报。 (3)认识线段比例尺 三、.巩固练习 1. 1. 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一座城市和海港的距离是8厘米。这个城市离海港有多少千米? 2. 2. 在1׃5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一条铁路从起点到终点的长是2.8厘米。这条铁路长多少千米?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后讲述。 四、回顾总结: 今天你又有那些收获?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时,应注意那些事项? 五、作业: 板书: 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例2解:设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 105000000厘米=1050千米。 3.5∶x=1∶3000000 x=1050 答: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1050千米 第六课时 4.7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使学生掌握解答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 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如果请你们帮助老师分一分包里的东西,大家像一项都要知道什么? 2、 下面分一分我们学校的这块卫生区,学校卫生区有200平方米,平均分给5个班,每隔半分得多少平方米? 列式计算 (1) 如果六年级负责三份,分多少平方米? (2) 五年级负责两份,分多少平方米? 3、 变形:如果我们把这块卫生区看作单位1,这道题可以这样叙述:学校有一块2000平方米的卫生区六年级负责其中的3/5,五年级负责2/5.个负责多少平方米? 二、 新授 学校有一块200平方米的卫生区,分给六年级和五年级,他们负责的面积的比是3:2,两个班各负责多少平方米? 利用旧知识解决问题 1、 分组讨论学习 2、 交流汇报 3+2=5 200*3/5=120平方米 200*2/5=80平方米 3、 确定解题思路 (1) 确定总分数 (2) 把比转化成分数。 (3) 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十多少? 三、 总结 四、 练习 1、学校科技组、英语组运动队共33人它们之间的比是1:2:3 每个组各有多少人? 2、讨论:甲乙丙三个修路队和修一条长200千米的公路,已知甲修了50千米,乙丙两队的比是2:3,丙队修多少米? 3、选择:长方形州长14米,长与宽的比是6:1长与宽各多少米? (1)6+1=7 (2)6+1=7 14*6/7=12 14/2=7 14*1/7=2 7*6/7=6 7*1/7=1 五、 作业:数学书66业1、2、3题 六、 板书: 按比分配 第七课时 4.7 教学目标:深化对按比分应用题地掌握,能够熟练解答应用题。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达到熟练解决此类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请你说说上节课我们所学内容的解题思路。 2、口答:小兰家养了24 只.......,公.......和母.......只数的的比是1:5, 公.......和母.......各有多少只? 二、新授 (一)、出示:建筑工地上混凝土使用沙子、水泥和石子配制而成的。沙子、水泥、石子重量的比是3:2:5。要配制12吨这样的混凝土,需要沙子、水泥、石子个多少吨? 1、独立完成。 2、检查汇报:把你的列式和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3、追问:你为什么这样做? 4、你怎么验证这道题是正确的? (二)、继续研究 希望小学把508本图书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分配给每个班,一班有40,二班有42人,三班有45人,三个班各得图书多少本? 1、分组学习 2、讨论汇报。 三、巩固练习 1、一个长方体,长、宽、高的比是3:2:1。棱长总和是48 厘米,这个厂房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蓝田纺织厂把库存原料按照2:4:3分配给甲、乙、丙三个车间,已知甲车间得到54吨原料,这个厂一共有原料多少吨?两车间分到原料多少吨? 四总结: 五、作业:数学书67业7、8、9题 六、板书: 按比分配 例2 建筑工地上的混凝土使用沙子、水泥、石子配制而成的。沙子、水泥、石子重量的比是3:2:5。要配制12吨这样的混凝土,需要沙子、水泥、石子个多少吨? 3+2+5=10 12*3/10=3.6 12*5/10=6 12*2/10=2.4 4.10 看电影 第八课时 4.11 教学目标: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理解比例的意义。知道什么是比例。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请同学们任意说出几个比来,并求比值。 二、新授 1、求下面各比得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4:3.2 1/3:2/5 6:24 12:4 0.6:0.2 9:15 0.2:0.8 5:6 3:5 学生计算,讨论其规律。 2、这些比值相等的比写成等式形式 3、理解比例的意义(像这样的式子我们把他叫比例)。 4、提问:你说一说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5、小结:、想一想根据什么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6、学习比例的外项、内项 7、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巩固练习 1、判断是否成比例 21:14和9:6 3:0.6和1:0.2 9/12和12/15 4/5:5和8:15 2、练习的4、5题 四、作业:数学书71页2、3、6、7题 五、板书: 比例 3:5=9:15 12:4=0.6:0.2 1/3:2/5=5:6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相关链接: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教学设计
|
·语文课件下载
| |||
『![]() ![]()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