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知识变得简单点(二年级教学反思)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反思 手机版 | ||||
6月初,结束新课后,我就带着孩子们进入了复习阶段。刚刚开始复习的时候,我计划得比较简单:每个单元出两套试卷,一节课做卷,第二节课就讲评试卷,回家再做一套试卷作为巩固,就算是复习完一个单元了。可是,不久我就发现很多学生对于以前的知识,忘记或者是概念不清晰了。一些很简单的题目都会做错。于是,我想到在给学生做卷之前,应该先帮他们复习相关的知识。 可是,相关的复习知识应该怎么安排呢?对于经验尚浅的我来说,没有已经安排好的教学内容,没有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我自己制定复习内容和步骤,就觉得很没方向了。开始复习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节课我安排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试商两个内容,但学生好象都提不起兴趣,对于我的提问都不积极响应。于是,我开始询问学生的情况。成绩好的学生觉得太容易,后进生又觉得不够有趣,不够好玩。这让我觉得无从应对。直到我出卷的时候,看到一个这样的题目:“53个玉米,每次运8个。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全部运完?”中等及中等偏后的学生,他们很容易认为是6次,不会想到还要在6次的基础上再多运1次。于是,我就想到用“比较”的办法,拿容易理解的题目,与较难理解的题目作比较,让学生能更清楚题目的含义,走出难题的迷雾。在53个玉米这道题目之前,我先出一道这样的题目:“48个玉米,每次运8个。要运多少次,才能全部运完?” 48÷8=6(次) 学生很快就算出要运6次,全部运完。然后在让学生做53个玉米的题目,当学生列出算式: 53÷8=6(次)……5(个) 我就追问:为什么这个题目中会出现余数呢?而上一题中没有余数呢?其实我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能明白这里的“……5(个)”是运完6次以后剩下的5个玉米,要全部运完,就要再多运1次,否则,就不能全部运完。所以,6次再加1次就是7次。这些可都是学生们自己想出来的。我告诉他们:这么难都能想到,你们真棒,真聪明。于是,我的课堂上又多了许多聪明的孩子。而且学生经过一个这样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的理解过程,明白了题目含义,就不再会觉得困难。进而,我又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了相类似的题目,例如:一共有34块蛋糕。每盒装6块,最多可以装满几盒?效果也不错,大部分学生都能自己分析题目并解决。 经过反思后获得的这点小经验,让我觉得很欣慰。于是,我开始思考后面的教学内容。当复习到《认识分米和毫米》时,我知道学生以前做这类题目,很容易出错,特别是单位的换算比较麻烦,学生不喜欢做。因此第一步我先要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带着学生一起总结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米→分米→厘米→毫米,向前跳1格就添1个“0”,跳2格就添2个“0”;相反向后跳1格就减1个“0”,跳2格就减2个“0”。我的学生还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做“跳,跳,跳”秘诀)然后再从易到难地进行题目练习。题目设计如下: 一、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5分米=( )厘米 80毫米=( )厘米 30厘米=( )毫米 90分米=( )米 二、在○里填上“>”“<”或“=” 10厘米○1分米 3分米○3米 7毫米○1分米 1米○9分米 5毫米○4厘米 7米○100厘米 三、画出一条比1厘米短30毫米的线段 经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很快摸索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管是做什么题,都先要把单位换成一样的。此后他们就不再害怕这类题目,而是很主动地解决,因为他们有了“秘诀”了。 接下来的几个复习内容,如《减法》、《乘法》、《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我都进行了系统地、整体地归纳和整理,把知识尽量简单化,尽量透彻化。所以总的来讲,我也只是把教学内容进行小小的改动和整理,就让课堂上多了不少聪明的孩子和“秘诀”。与其让学生一张接一张地做试卷,老师一叠接一叠地改试卷,还不如让老师先整理好教学内容,再教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结构,透彻地理解题目含义,让学生学得开心,学得轻松。这就是我们老师要为学生准备的:把知识变得简单点。 相关链接: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