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四年级)(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梯形的概念,知道梯形各部分名称,认识梯形的底和高. (二)知道什么叫做等腰梯形,以及等腰梯形和梯形的关系. (三)使学生了解所讲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四)进一步提高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梯形的概念,认识梯形的底和高并会画梯形的高是教学重点;整理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其异同点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投影) 2.说一说学过的四边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订正1题时,明确图(1)、(2)是平行四边形,图(3)有几条边?几个角?从而知道图(3)是四边形.但这个四边形的形状像什么?(梯子)这就是梯形. 今天就研究什么叫梯形.(板书课题:梯形)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梯形. (1)出示图形.(投影) 提问: ①生活中你见到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外面的形状都像什么?(梯子、木箱、槽子) 引导学生看出它们的外形是四边形. ②这样的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一人到黑板上测量.全班同学看课本153页,测量四边形. (2)交流测量结果. 通过检查测量使学生明确:有一组对边是平行的,但长度不相等,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3)概括梯形的定义.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板书) 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 结合图形说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根据图形的位置,一般在上面的叫上底,在下面的叫下底.习惯上上底画得短些,下底画得长些.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腰.从上底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高的画法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高的画法相同.(在原梯形上补充) 想一想:能不能在梯形的腰上画高? 引导学生明确:梯形的高只能从相互平行的两条边中任一边上的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 再想一想: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梯形的底和腰是根据对边是否平行来区分的,平行的一组对边是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是腰.梯形的上底和下底是根据梯形的位置来区分的,一般上面的叫上底,比较短,下面的叫下底,比较长,但也不是绝对的.例如京密引水渠截面是梯形,渠口的宽度(上底)就比渠底(下底)的宽度长. 3.教学等腰梯形. (1)教师演示. 拿一等腰梯形,对折一下.你发现两腰有什么特点?(两腰相等) (2)学生测量. 153页的梯形,量一量两腰的长度,结果怎样?(两腰相等) (3)概括.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板书)它是梯形的一种特殊情况.用图表示. 4.四边形的关系. 到现在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腰梯形. 如果根据对边平行的情况,你可以把这些四边形分成几类?每类各有什么图形? 在同学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根据对边平行的情况分成两类:一类是两组对边平行,其中包括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另一类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其中有梯形和等腰梯形. 同学们再回忆一下,前边讲过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有怎样的关系?怎样用集合图表示? 学生回答后填在四边形的圈里. 启发学生想一想:梯形和等腰梯形有怎样的关系?怎样用图表示?也填在四边形的圈里. 教师指出:在我们掌握每一种四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理解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它们的关系可用上图表示. (这部分知识不作为共同要求和考试内容.) (三)巩固反馈 1.画出下面梯形的高,并指出上底和下底.(三人在黑板上做) 2.在下面梯形里画一条线段,把它分割成两个图形,有几种画法?可以分成什么图形?(每人在本子上画) (四)课堂总结 启发性提问: 1.什么叫梯形?什么叫等腰梯形? 2.梯形和等腰梯形有什么关系? 3.怎样区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4.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五)作业 练习三十二第4~6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梯形和等腰梯形. 认识梯形、建立梯形的概念是从观察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实例或图形入手,引导学生看出它们的外形都是四边形,再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它们边长的特点,从而概括出梯形的定义.结合图形明确梯形各部分名称. 在认识梯形的基础上认识等腰梯形.通过动手折纸,测量两腰长度,从而发现等腰梯形的特点,进而概括出等腰梯形的定义.在比较中明确等腰梯形是梯形的一种特殊情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最后通过同学们讨论,把四边形根据对边平行的情况分成两大类,说明四边形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并用集合图表示. 练习也要注意实践,明确概念. 板书设计 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相关链接: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教学设计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