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平均数(四年级)(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二)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平均数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它和平均分的意义不完全一样,平均数实际上每一份不一定一样多,而平均分是指实际上每份都一样多.因此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是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是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口答: 1.小华4天读完60页书,平均每天读几页? 2.五一班有42人,平均分成6个组,每个组有多少人? 3.小明期中测验语文和数学两科成绩共得180分,平均每科成绩多少分? 师:上述1,2两题都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1份是多少.实际上它们每一份都一样多,而第3题是把两个数的和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它们的平均数,而不是原来每份实际的数,所以“求几个数的平均数”与“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1份是多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学习新课 1.新课引入. 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经常用到平均数的概念,如平均速度、平均成绩、平均产量等.怎样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如何求出几个数的平均数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板书:平均数) 2.出示例2. 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的高度分别是6厘米、3厘米、5厘米、2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 3.分析,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拿出盛水的4个同样的杯子,标明刻度. 师:这4个杯子水面高度相等吗? 生:这4个杯子水面高度不相等. 师:求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什么意思? 生:平均高度就是4个杯子里的水面一样高. 师:怎样才能找出4杯水的平均高度呢? 出示挂图(即课本中的下图)放在4个杯子后面,指出红线标明的地方(4厘米)就是平均高度. 教师演示,把水多的杯子倒一些到水少的杯子,使4杯水同样多,得到平均高度. 师:这平均高度是每杯水的实际高度吗?它是怎样得到的呢? 通过演示使学生明确,它不是每杯水的实际高度,而是把4个杯子里的水平均分的结果. 师:如果我们不倒水,能算出这个平均高度吗? 小组讨论.从而明确:要求4个杯子水的平均高度,要先把4个杯子的水面高度加起来,再除以4,相当于把4个杯子里的水合在一起,再平均倒在4个杯子里,看每个杯子水面的高度是多少.用算式表示就是(6+3+5+2)÷4. 教师板书:(6+3+5+2)÷4 =16÷4 =4(厘米) 答:4个杯子水面平均高度是4厘米. 说说括号里求什么?为什么除以4?得到的结果表示什么. 要强调4厘米是平均数. 4.做29页上的“做一做”中的第1,2,3题. 订正时让学生讲出思考过程. 5.总结规律. 师:从刚才做的几道题中,你能说一说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吗? 通过学生的回答概括为:求几个数的平均数,先要求出这几个数的总数,然后再找出要把它平均分成的份数,最后用总数除以总份数就可以得到平均数. 6.出示例3.学生默读例3,理解题意,明确条件和问题. 师:如何比较哪一组平均身高高一些?怎样计算出高多少? 启发学生想:如一个一个地比,非常麻烦,而且不容易比清楚.先算出各组的平均身高,就容易比较了. 让学生运用从例2中学到的方法,自己求出两组各自的平均身高,再求出哪一个组的平均身高高一些,高多少. 师:如果不求平均身高,直接用各组所有人数的和进行比较行不行?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由于两组人数和每人身高不一样,不能直接比较,只能用平均身高进行比较. (三)巩固反馈 1.选择正确列式,并说明理由. 一辆汽车第一天行53千米,第二天行58千米,第三天上午行30千米,下午行27千米.平均每天行多少千米? A.(53+58+30+27)÷3 B.(53+58+30+27)÷4 2.光明小学五年级3个班为灾区人民捐款750元,六年级4个班为灾区人民捐款1210元.平均每个年级捐款多少元?这两个年级平均每班捐款多少元? 小组讨论后得出: 平均每个年级捐款多少元? (750+1210)÷2 两个年级平均每班捐款多少元? (750+1210)÷(3+4) 强调是把哪几个数平均分、分成多少份,要认真审题,找出所需要的总数及总份数,再求出它们的平均数. (四)作业 练习七第1,2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小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量的和除以这组数量的个数所得的商.因为这个平均数不是实际的数,与过去学的平均分的意义不完全一样,因而平均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经常用到如平均产量、平均速度等等,因此首先要建立平均数的概念,再分析求平均数的方法.本节课设计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又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首先通过简单的口答题,初步认识平均数的意义,分清平均数与平均分的联系与区别.为学新课做好铺垫. 新课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学习例2.求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通过教师的演示,提问,学生在观察、讨论的基础上,理解平均高度的意义,建立平均数的概念. 第二个层次是指导列式计算.在实际中,求几个数的平均数,都不可能像杯子倒水那样操作,因此引导学生要通过计算来解决. 第三个层次,让学生做书上的“做一做”几个题,启发学生总结出求几个数的平均数的一般算法. 第四个层次,通过例3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类推、自己计算,从而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 练习的设计有所提高和变化,要让学生分清把哪几个数平均分,分成多少份,为以后学习复杂的求平均数问题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 求平均数 例2 用同样的4个杯子装水,水面的高度分别是6厘米、3厘米、5厘米、2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 (6+3+5+2)÷4 =16÷4 =4(厘米) 答: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 例3 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6个同学,第二组有7个同学,下面是两组同学身高的统计表.(单位是厘米) eq x(统计表) (1)第一组平均身高是多少? (136+142+140+135+137+144)÷6 =834÷6 =139(厘米) (2)第二组平均身高是多少? (132+141+133+138+145+135+142)÷7 =966÷7 =138(厘米) (3)第一组平均身高比第二组高多少? 139-138=1(厘米) 答:第一小组平均身高高一些,高1厘米. 相关链接: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教学设计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完整公式图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